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蒋光峰: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整合型服务体系
时间:2025-07-04            浏览量:20      分享:

2025年6月6日至8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以“向新・向质・向未来,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主题,深入探讨新时代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蒋光峰在主会场作《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的青岛实践》主旨报告,系统阐述了青岛市南区作为国家首批试点城市在构建分级诊疗制度中的创新探索。

image.png 

蒋光峰表示,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和慢性病发病率上升,传统医疗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群众健康需求。青岛市南区作为优质医疗资源密集区,长期存在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转与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闲置并存的结构性矛盾,这种"倒三角"的资源配置模式,不仅加剧了看病难问题,更制约了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务的有效开展。

针对这一现状,青岛市南区构建了"管委会-理事会-集团院-业务中心"四级治理架构,形成政府主导、医院主责、多元协同的管理机制。通过建立"一类保障二类管理"的财政投入模式,基层医疗机构在保持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属性的同时,实行绩效工资动态调整机制,社区医务人员年均收入增长28%,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

在服务体系重构方面,医院将238个常见病种划分为战略病种、核心病种、一般病种和下转病种。通过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共管病房,2023年实现下转患者同比增长37%。在技术创新应用领域,建成覆盖全域的5G远程医疗中心,开展"基层检查、上级诊断"服务。通过建立统一药品目录和电子处方流转平台,特殊药品下沉率达到92%,彻底破解了基层"有方无药"的困境。

通过建立乳腺癌、帕金森病等专病全程管理体系,实现"筛诊治康防研"一体化服务。其中,乳腺肿瘤诊治形成"医院-社区-居家"全链条照护模式。在学科建设方面,实施"十百千"人才计划,培养10名省级学科带头人、100名技术骨干和1000名全科医师,社区医生高级职称占比从12%提升至28%,基层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创新"DRG+床位付费"复合模式,二级医院康复患者日均费用下降18%,床位周转率提高35%。

蒋光峰表示,未来将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建设区域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实现50万居民健康数据的动态监测与智能分析;二是探索"医疗+养老+托育"融合发展模式,在10个社区建设医养结合示范点;三是建立城市医疗集团智库,制定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省级标准,为全国医改提供“青岛方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查看视频View the video

Please enter the video authoriz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