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姜辉:以公益性为导向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时间:2025-07-03            浏览量:19      分享:

当前公立医院改革进入深水区,行业普遍面临公益性坚守与体制机制束缚的现实矛盾。在“2025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主论坛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辉作《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北大医院的实践与探索》主旨报告,深度解析公立医院公益使命与市场竞争双重压力下的破局路径,为行业提供兼具操作性与公益性的改革范本。

 

1751526151525364.png 

 

公益性内核驱动的管理革新:从流程再造到学科重塑

 

姜辉将改革的核心逻辑概括为“以公益定方向,以管理提效能”。医院2023年启动“空间革命”:将行政部门整体外迁,腾出场地用于扩大泌尿科、肾病科等热门专科门诊空间,患者就医等候时间缩短40%以上。

危机应对机制成为公益理念的试金石。2023年儿童呼吸道疾病高峰期间,医院直面“输液瓶挂树”的就医难题,24小时内开放方舱病区、增设智能缴费设备、上线实时预约分流系统,并组织机关人员三班岗义务引导,3天内彻底改善就医秩序,相关实践获央视专题报道。这种“患者需求优先”的响应模式,成为医院强化公益性的常态化机制——即便如肾病科等CMI值偏低的优势学科,仍保留完整诊疗体系,年服务患者超20万人次。

 

公益资源下沉的多维实践:从区域中心到基层帮扶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北大医院形成“精准滴灌”模式:托管宁夏妇儿医院期间,通过专科共建使当地新生儿死亡率降低50%;太原医院合作后外转率下降80%,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目标。对密云医院的托管更彰显公益担当:自2011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推动医院从二级升为三级,填补当地20余项医疗技术空白,获北京市卫健委专项表彰。

2024年启动的“生育友好医院”与“儿童友好医院”建设,进一步凸显公益底色:大兴院区儿科400张病床开业三月即满负荷运行,80%患者来自外埠;产科年分娩量从5000例增至6000例。

 

面向未来的公益坚守: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

 

面对2025年“抓运营、强管理、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姜辉强调改革将聚焦三大方向:通过引进40余位双聘专家、推出“科研型住院医晋升新体制”等举措强化人才梯队;依托数智化中心与科研大平台建设,推动临床与科研融合;持续优化绩效分配,将国考指标与公益性任务同步纳入考核体系。

“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本质是对生命价值的敬畏。”姜辉在报告中指出,从大兴院区的“无押金住院”便民服务,到密云医院的“零差价药品”供应,再到肾病科的“全周期免费随访”,北大医院的改革始终以“患者获得感”为标尺。这种将公益理念融入管理细节的实践,既回应了新时代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命题,也为行业提供了“以公益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可复制经验。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查看视频View the video

Please enter the video authoriz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