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天津市医师协会与浙江省医院协会共同协办的2025医院绩效管理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暨医院绩效管理与高质量发展培训会于2025年6月14日在美丽的滨海河畔天津市召开。本次会议以“优结构、提质效、智引领”为主题,主题丰富,内容充实。会议设主会场和三场专题会场,汇聚了医院绩效监测、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运营管理、智慧医院建设等当前医院管理的热点焦点议题,同时设置了学术报告、专题讨论、医院参访等诸多环节,大会以医院运营管理为抓手,助力发掘医院运营与绩效管理的最佳实践和优秀经验,赋能医院内涵提升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张蔷党委书记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田家政、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刘先夺、天津市医师协会会长张建宁为会议致辞。田家政副会长兼秘书长指出,绩效管理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变量”,唯有创新与实践,方能将其转化为“最大增量”;公立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一是要强化价值医疗导向,将技术难度、资源消耗等纳入绩效评价体系,二是要推动数据互联互通,打破信息孤岛,建立医疗质量、成本、患者体验的大数据平台,三是要培育管理人才梯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刘先夺副主任强调指出,绩效管理需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推动医疗服务能力与科学管理水平提升。面对“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谋划的关键节点,医院管理者需以绩效监测为抓手,平衡质量、效率与公益性,探索符合自身定位的发展路径。
主会场学术演讲由安徽省医院协会许戈良会长、重庆市医院协会王大刚会长共同主持。浙江省医院协会马伟杭会长作了《中国式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内涵特征与实践思考》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医院具有人民性、协调性、先进性、人文性、开放性五大特性,在管理升级上应该从传统的“质量、安全、服务”拓展为“质量、安全、服务、数字、效率、人文”六维管理。同时,在现代化医院实践路径上要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县级医院能力建设、推动医共体资源整合、深化数字赋能。
学术演讲政策之声环节,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经济与保障研究部健康老龄化与产业政策研究室郭锋主任作了全国公立医院运行现况分析报告。数据洞察显示,目前公立医院面临财政投入不稳定,需优化收入结构(如提升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等问题,当前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也在倒逼医院精细化管理,需适应DRG/DIP付费模式的转变。郭主任建议,通过业财融合的模式采用全面预算管理提升医院运营效率。
学术演讲实践之声环节,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王勇,以《科技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分析了该院“临床-科研-转化”三位一体模式,通过院内中药制剂研发、国际合作及大数据平台建设,有力地推动了中医药现代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俊,以《中医医院高水平专科建设的思考》为题,提出高水平专科建设的“八个转变”,从“规模扩张”到“病种优化”、从“单科作战”到“MDT协作”,强调专科文化对团队凝聚力的作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左石院长以《运营管理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分享了医院的实践案例,医院分别从绩效管理、病种结构调整、成本管控三方面进行改革,从“收减支”转向“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模式,通过DRG分析引导收治高权重病种(RW值),建立院科两级运营分析体系,实现“无预算不支出”等实践做法。
学术对话环节由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党委书记何庆南主持,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刘利民院长、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党委书记余纳、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王增光副院长、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杨薇副院长围绕在绩效国考转变为“三个取消”和从“考核”到“监测”的变化情况下有哪些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洞见地讨论。刘利民院长强调,绩效结果源于流程优化,需关注员工满意度与科研投入,余纳书记讲述医院通过电子病历七级支撑数据治理,实现了数据链、业务链、管理链“三链融合”,王增光副院长提出,该院以CMI值为导向优化病种结构,日间手术中心缩短平均住院日至5天,杨薇副院长强调,医院应该分类考核不同专科(如外科vs眼科),避免“一刀切”的评价。
本届论坛专题会场分别以绩效监测进行时、持续优化、质效升级,数智驱动、AI赋能和医务管理实践为主题,围绕绩效考核、智慧运营、医务管理等议题做了专题报告和交流探讨。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近500位医院管理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创新实践。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