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生部在全国组织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山东省聊城市人民医院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转换机制增活力,强化基础重服务,规范管理促质量,先后在全院30个护理单元进行了试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转机制,优化护理资源管理
医院实行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三级人力资源调配。成立急危重症人才库和机动护士库,目前共有239名急危重症人才库成员,均能熟练操作呼吸机、监护仪等重症护理技术,在手足口病救治及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试点病区实行病人分类管理,护士分级使用,落实责任包干。各病区根据本专业护理特点,测算出各个护理级别的病人每天所需护理时数,再依据病人和护士的数量,设置责任组,实行病房弹性排班。实施责任护士考核上岗制度,按照责任护士能力、年资等不同,实施责任护士分别对不同级别护理的病人提供的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
内部激励机制体现以质以量论酬。根据护理工时数、含金量、难度和风险系数的差别进行绩效分配,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在分配机制上向ICU、急诊科、神经内外科等工作量大、风险系数高的岗位倾斜;向责任组长、夜班护士等直接护理病人、苦、累岗位倾斜,调动了护士积极性,使临床一线护士占护士总数的96.25%。
二、强基础,实施亲情护理服务
医院提出“用对待妈妈的爱心对待每一位患者”的亲情护理理念,提出“病房适应患者”的工作模式,加强基础护理,丰富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医院将每周二定为“亲情护理日”,在完成日常生活护理的基础上,集中为卧床病人进行床上洗头、擦浴,指导、协助部分自理或自理患者进行生活护理。各病房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了特色护理服务。内分泌科开展“爱在其中,甜泌一生”健康教育活动,在集体为住院患者讲解饮食原则、自我病情监测、药物治疗注意事项的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带领糖尿病患者做糖尿病健康操。神经内科建立了“康复驿站”,为患者提供锻炼场所和交流平台;在“日光室”增设了象棋、跳棋等设施,采取寓“练”于乐的康复训练方式,促进脑卒中伴肢体或智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购置磁力写字板,鼓励和帮助言语障碍患者以文字形式表达心理感受和需求。血液肿瘤科护理人员为病人进行床边理发、定制假发套。乳腺外科为乳癌术后患者定做义乳,教会患者康复训练操。每逢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都举行医护患大联欢,让患者感受到住院如家,护士如亲人的温暖。
三、抓内涵,提升专科护理能力
落实分层次培训制度,做到基础知识实、专业技术精、专科能力强。183名ICU、PICC、糖尿病、骨科手术、疼痛管理等专业专科护士,在10个监护单元和外科病区重症病人室,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生活、专科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压疮、糖尿病、PICC、疼痛管理等护理专家会诊小组,对全院病人进行护理会诊,解决病人的临床护理问题。
四、重质量,流程管理保障安全
运用位点管理理论,制定闭环式护理服务流程,涵盖病人自就诊到住院、检查、手术、转科、出院、回访的全过程,并将其制成录像片,供护士学习落实。采用失效模式效应分析(FMEA)质量管理工具,通过危机值计算,量化流程中所有潜在隐患,并制定应对预案,从而使护理风险预警易感知,质控关口前移,变事后控制为事前预防。利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CA),由护理人员参与,对不良事件从系统找原因,建立了无惩罚的不良事件上报和分享制度,促进了医院前瞻性和病人安全为本的护理管理体系,保障患者安全。
开展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持续上升,平均满意度达到99.6%,部分病房达到了100%,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8.6%,护士对病房工作满意度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