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DRG/DIP支付改革,如何破解医院管理效能与高质量发展的深层矛盾,成为医疗行业亟待探索的命题。6月8日,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的“2025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之“医院DRG/DIP精准支付与医院管理变革”分会场在北京举办。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徐迪雄,海南省医院协会会长杨俊,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陆晨等权威专家围绕“DRG/DIP精准支付下医院管理变革与高质量发展路径”这一核心议题,就政策导向、实践创新、学科转型等方向展开深度研讨与经验共享。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徐迪雄致辞
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院长徐迪雄指出:“医院DRG/DIP支付方式改革,是对传统服务行为、发展模式和成本结算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我国已建立世界最大基本医疗保障网,参保人数超13.5亿,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医保制度有效保障了人民健康、减轻了医疗负担,并提升了医疗服务效率与质量。他强调,这场改革给医院的运行管理,尤其是医疗流程质控、审核、绩效分配等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要求医院必须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进精细化、精益化运营。他提到,随着国家DRG/DIP支付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全面落地,各地医院在完善政策、优化机制、提升管理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管理理念与模式焕然一新,更加注重质量发展、内部成本控制和医疗服务价值提升。“医保制度有效实施不仅有助于保障人民健康,减轻人民负担,也有效提升医疗服务的效率,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促进医学科技的发展。”
海南省医院协会会长杨俊致辞
海南省医院协会会长杨俊从“三医联动”协同治理视角,深入剖析了DRG/DIP改革的本质特征。他指出,支付制度改革是“三医”协同推进医改的“指挥棒”和“杠杆”,其核心是通过外部压力,推动医院摒弃以粗放式服务为导向的传统运行模式,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他强调:“医院不能被动适应DRG/DIP带来的挑战和限制,要以人民健康为需求,主动实现医疗服务创新。”医院管理者需提高政治站位,将改革置于三医协同治理框架下审视,而非视为单一的医疗制度调整。他特别强调技术应用的重要性,并呼吁医院在创新中寻找发展动能。
苏州医院协会会长沈洁开场主持
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就 CHS-DRG 分组方案迭代、数据驱动精细化管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进行论述,深入探讨 DRG/DIP 精准支付下医院管理模式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落地路径。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陆晨做分享报告《2.0 版本的 CHS-DRG 分组方案介绍》,详解分组方案从 1.0 到 2.0 的迭代逻辑,强调分组精细化对学科建设的引导作用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张福星分享报告《数据赋能:DIP 支付模式重构医院精细化管理路径》,展示信息化驱动下的病案质控与成本优化实践
海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李亚清探讨《综合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思考》,介绍人才机制创新与学科集群建设经验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总会计师贲慧作《精益运营管理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报告,聚焦财务视角的精细化管理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总会计师熊磊分享《DRG/DIP2.0 下医保基金监管重点及管理实践》,强调合规框架下的基金安全管控
厦门医院协会会长王挹青、赤峰市医院院长王文鑫、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副院长王红嫚、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张立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儿童医院副院长罗新辉、福建省儿童医院副院长周朝明围绕“临床路径优化与诊疗行为规范化的成本控制平衡点”进行讨论。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副院长张开治主持
泰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崔刚、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何剑锋、十堰市太和医院院长唐以军、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康宁、唐山市工人医院副院长黄炜围绕“学科发展导向的资源配置与收入结构转型策略”进行讨论。无锡市医院协会党委书记杨如年主持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马青变主持报告环节
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副院长包立道主持报告环节
通过政策解读、实践分享与思辨讨论,本次会议达成清晰共识:DRG/DIP 改革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 “必答题”,其核心是通过支付杠杆使医院回归医疗本质,在质量提升、成本管控、学科转型之间实现动态平衡。唯有将改革压力转化为创新动力,才能在变局中筑牢公立医院的公益属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效、更有价值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