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肿瘤防治面临发病率与死亡率上升、区域医疗资源不均、基层诊疗能力薄弱等多重挑战,提升肿瘤防治均质化水平?在2025中国医院大会暨行风建设大会“强化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分会场上,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发表致辞,系统阐述建设路径与行业行动方向。
毛群安指出,肿瘤防治是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重要核心之一。数据分析显示,肿瘤是导致患者向北上广等地异地就医的首要病种,这一现象凸显了优质诊疗资源分布不均的痛点。作为党中央深化医改的重要部署,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落实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关键载体,其建设在整个区域医疗中心布局中具有“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在肯定公立医院在学科建设、科研创新等方面进展的同时,毛群安也指出肿瘤领域存在的“卡脖子”难题: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脱节、多中心协作机制缺失、基层防治能力薄弱等问题亟待解决。此次论坛聚焦行业痛点,旨在凝聚全行业智慧,探索针对性解决方案。
中国医院协会积极响应创新与协同发展需求,多措并举推动肿瘤防治工作。毛群安表示,协会积极响应主管部门要求,组建专班推进医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方面向投资机构、企业推广医院研发成果,另一方面征集产业需求促进精准对接,尤其聚焦肿瘤领域高投入的研究方向,搭建“成果推广—需求匹配”双向服务平台。通过这一机制,协会致力于加速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前沿技术的临床转化,让创新成果惠及更多患者。
在跨区域协同与同质化管理层面,毛群安强调,协会将推动建立多中心数据共享机制,打破“信息孤岛”以规范诊疗标准;同时通过跨区域技术与政策协同,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防治网络,助力实现“大病不出省”的战略目标。这些举措既聚焦技术协作,也注重政策联动,旨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肿瘤防治模式。
推动国家肿瘤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同频共振,是行业协会的使命所在。" 毛群安在致辞中强调,期待通过行业协同与模式创新,为肿瘤防治注入新动能,切实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可及、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