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概况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创建于1954年,植根于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岭南文化沃土,地处珠江口东岸,服务辐射64平方公里、150万人口。医院经过71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转型升级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
医院按照“1+N+M”模式加强城市医疗集团紧密管理,目前拥有1总院+1家社区医院+37家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站),开放床位895张。医院扩建(二期)工程于2020年12月开工建设,2026年新建综合楼交付使用,届时总院建筑面积达29.46万㎡,床位总数1500张。
二、医疗资源
医院设有临床科室38个、医技科室11个。2024年全院门急诊诊疗量359.5万人次(含社康中心),出院病人超4.8万人次,年均120救护车出车超8000次,出车量位居深圳市前三位。
医院配备PET-CT、3.0T磁共振、超导磁共振(1.5T)、256排双能CT(2台)、SPECT-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双C臂DSA、带CT功能、含高压注射器)、ECMO(体外膜肺氧合)、复合手术室(CT+DSA双系统)、支气管导航系统(电磁导航)、4K荧光超高清腹腔镜、超高清鼻咽喉镜系统、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平台(含准分子激光治疗机)等高端先进设备。
目前,全院职工2113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占比92%,高级职称330人(含2名二级教授),进站博士后15人(含出站7人、在站8人),博士研究生71人,硕士研究生469人。
三、特色学科
医院现有国家级重点专科2个,急诊科为国家中医优势专科建设单位、深圳市中医急诊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心血管病科为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单位;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个、省级中西医协同重点科室1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1个、市级中医特色专科2个、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培育项目1个;区级医学重点学科(含中医类、临床类)及中医特色专科10个,构建了“2+6+4+10”特色布局的重点学科群体系,实现了国家级、省市区各级重点学科全覆盖。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达标社康中心2家,国家级示范社康中心1家,省级示范社康中心1家。医院累计柔性引才高层次技术协作团队22个、建立名中医工作室22个,引进7个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1个宝安区医疗卫生“三名工程”。
四、科教成果
医院是广东省、深圳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建有中西医结合创新研究中心(2000㎡)和宝安区手外科研究室,拥有科研PI团队7个,目前在站博士后9人。近年来,医院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5项,省自然基金项目7项、省中医药局课题14项,市科创委自然基金11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奖励3项。
医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建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为学校提供以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为主体,涉及中医学、护理学、中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医院也是南方科技大学教学医院、中南大学和广东医科大学检验专业学生培养基地、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深圳市中医院)协同基地、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全科协同基地、深圳市中医专科护士与护理技术培训基地。
五、医院文化
医院自建院起,红色人文基因便深植血脉。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凝练出“大医精诚”核心理念与“仁心修身、仁术济世”院训精神。一代又一代“深中西医人”以“精中融西,守正创新”为宗旨,以“精中融西佑安康,守正创新兴国粹”为使命,将“三心服务”(爱心、关心、热心)与“三实作风”(求实、务实、落实)融入每一个诊疗细节,让医者仁心成为穿越时光的承诺。医院愿景是打造国内一流的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
六、医院荣誉
医院是广东省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单位、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三级医院卒中中心、国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三级医院达标单位、国家标准化房颤中心示范中心、国家标准化心脏康复中心和高血压中心建设单位、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全国社区脑健康中心示范建设试点单位。在2022年、2023年国家三级公立中西医结合医院绩效考核中,医院连续两年评为A等级(2023年为中西医结合类别中最高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