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动态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协会动态

夯实医院质量安全管理基础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推动医院科研创新条件” 圆桌对话纪实
时间:2025-10-15            浏览量:20      分享:

2025中国医院院长管理创新年会期间,“中国医院院长领导力三十年:变革、探索与未来航向”分会场于7月26日下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圆满落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主办,并得到英国BMJ出版集团的学术支持。会议聚焦全球及中国医院院长领导力面临的变革与挑战,通过深度探讨为未来医院的持续变革与创新发展凝聚了新共识、注入了新动能。

在第二轮圆桌对话环节,一场围绕 “在推动医院整体科研创新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应如何创造必要且急需的条件” 的深度研讨如期举行。中国医院协会医院评审与评价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静成担任主持,结合实践经验分享真知灼见,为医院科研创新条件构建提供了多元思路。


image.png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晖:夯实人财物基础 搭建科研支撑体系

image.png

湖南省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晖率先发言,从人员、财政和平台三个关键维度阐述科研创新条件建设。针对临床医生科研时间不足的痛点,医院通过加强科研助理招聘、扩大博士后流动站规模以及设立 “科研假期”,为科研人员 “松绑减负”。资金保障上,近 5 年累计投入近 1 亿元,滚动支持临床研究,重点扶持早期探索性项目。平台建设方面,打造全院共享的中心实验室,以病种为单位推动临床与基础研究深度联动,让科研工作从 “零散化” 走向 “体系化”,为科研创新筑牢基础。


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缙:整合资源建机制 聚焦前沿引人才

image.png

重庆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副院长杨缙聚焦资源整合与制度保障。医院与重庆大学共建共享中心实验室,推行 “双聘双用” 机制,充分盘活高校人才资源。制度层面,每年持续投入近 5000 万元科研经费,建立科研 “容错机制”,鼓励失败案例研讨,让科研人员减少顾虑、大胆探索。同时,紧跟前沿领域,从美国引进类器官研究专家,契合 NIH 非动物实验研究导向,为科研创新注入高端人才动力,推动科研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湧:分层激励激活力 动态调整提效能

image.png

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李湧强调科研创新的核心在于 “激活人”。他提出 “分层激励” 策略,针对不同层级研究者精准施策:对基层医务人员,强化奖励激励,直接与科研成果挂钩;对中层骨干,侧重职业前景引导,将科研能力与晋升、学术地位绑定;对高层专家,突出学科地位塑造,支持其在区域乃至全国层面竞逐话语权。激励机制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边际效益动态调整,确保每一分投入都能撬动最大科研动能。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院长贡东卫:借力政策强协同 校院合作育人才

image.png

上海市杨浦区市东医院院长贡东卫分享了政策借力与校院协同的实践经验。医院积极对接国家及地方创新政策,利用卫健委创新举措与上海医保对创新药械的 “支付 + 奖励” 政策,为科研应用铺路。同时深化校院合作,与上海理工大学、复旦大学共建 2300 平方米转化医学基地,通过 GCP 合作、联合攻关等模式,让临床主任 “借智登高”。这种校院携手模式不仅解决了基层医院科研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培养了一批临床与科研 “双栖人才”,为医院科研创新注入持续活力。


开滦总医院副院长温英武:顶层设计谋长远 基层医院破瓶颈

image.png

开滦总医院副院长温英武结合企业医院特点分享科研创新实践。医院将科研创新纳入顶层设计,在整体协调贯通中推进。资金投入上,集团每年为心内科 10 万人队列研究投入 40-50 万元,保障研究持续 20 余年,累计产出数十篇高分 SCI 论文并与多位院士合作。人才方面,通过引进领军人才、培养 “临床 + 科研” 双栖人才夯实基础。针对转化短板,医院成立转化中心推动院内制剂转化,今年 4 月成立的 GCB 实验室已签订合作合同,探索出基层企业医院科研创新的突围路径。


瑞典延雪平 Qulturum 中心首席执行官Goran Henriks:创新合作模式 储备未来力量

image.png

瑞典延雪平 Qulturum 中心首席执行官 Goran Henriks 从全球视角提出见解。他指出医疗体系需打破 “闭门造车”,可通过 “患者合作创新” 模式提升研究针对性,让患者参与方案设计与实施,加速成果落地。同时强调要关注年轻人培养,通过系统规划让青年医务人员成为未来科研领袖,为医疗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储备 “新鲜血液”,以应对未来医疗服务分布方式对专业人士带来的挑战。

王静成在总结中表示,各位专家结合不同类型医院特点,从人财物保障、激励机制、校院协同、顶层设计等多个维度,分享了推动医院科研创新条件构建的宝贵经验。科研创新是系统工程,需要依据功能定位精准发力,在制度、平台、人才等方面协同推进,不同级别医院需结合自身规划确定需求,久久为功,方能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研动力。

image.png

这场对话不仅梳理了科研创新的 “必要条件”,更沉淀了可复制的实践经验。正如多位专家所言,只要坚持 “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精准破解人、财、物、机制等瓶颈,就能让科研创新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 “强引擎”,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更多创新动能。


学术会务部供稿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查看视频View the video

Please enter the video authoriz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