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数据
旧数据
当前位置: 旧数据

抗疫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调查报告
时间:2020-05-09      来源:中国医院协会      浏览量:1455      分享: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瞬间扰乱了医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在信息化和网络应用成为医院运行必要支撑的情况下,医院信息系统必须根据疫情环境下新的医院诊疗服务和业务运营要求,重构基础支撑。全国各医院根据疫情形势要求,迅速行动,紧急应对,对现有医院信息系统进行扩展和改造,以及开发新的应用及时上线,以适应特殊时期对高危患者识别、严防院内感染、保障诊疗业务正常运行等方面的要求。
 
      在抗击疫情中,各医院信息化改建工作是如何开展的呢?如何使用新兴网络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和救治工作效率呢?大家积累了哪些经验,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在疫情后的常态化,如何保留这些好的习惯和做法,更好地促进医院信息化建设,促进院内部门协同,为患者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呢?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CHIMA),组织开展了我国医院在抗击疫情期间信息化工作开展情况的研究工作,调查了上千家医院在抗疫信息化工作方面做出的诸多实践情况,摸清楚医院信息化建设者们对今后工作的建设需求。
 
      在抗击疫情期间,医疗信息技术服务厂商也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参与,协助医院信息化应用改造工作,很多厂商更是直接捐赠技术产品和服务。为了做好供需对接,CHIMA及时搭建了医疗信息供求对接平台,收集了HIT厂商技术服务和产品资料,及时发布给医院信息化决策者使用。
 
      本调查报告,对来自医院的1014份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供需对接平台的281家HIT企业的486个产品和服务项目进行了梳理,从供需两个方面反映出今年疫情期间我国医院信息工作建设与应用的发展情况。
 
      报告分为两部分,分别是抗疫期间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和HIT医疗服务供给情况。以下为报告摘录

      1.参与调查医院基本信息
      来自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1014家医院参与了此次调查,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山西(94家)、广东(72家)、山东(70家)、云南(58家)、福建(56家),详见图1-1。
图1-1参与调查医院的省份分布
 
      参与调研的人员中,来自于三甲医院的有521人,占比51.38%;三乙医院的有102人,占比10.06%;二甲医院为300人,占比29.57%;二乙医院为91人,占比8.99%,详见图1-2。
图1-2 参与调查人员所在医院级别
 
      在此次调研中,医院管理者和医院信息化工作者是主要调查对象。其中,医院信息化工作者为881人,占比为86.88%;医院管理者为74人,占比7.30%;临床医护人员为42人,占比4.14%;在医院担任其他职务者为17人,占比1.68%,详见图1-3。
图1-3 受访者在医院从事的工作
 
      为有效控制新冠病毒的传播,加强救治工作,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定了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参与此次调查对象中,有458人所在医院是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占比45.17%,以反映出定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扩展和改造情况,如图1-4所示。
图1-4 医院是否是新馆病毒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在抗疫期间,很多医院针对抗击疫情的需求对门诊或病房进行了改造,并相应的对信息系统进行了扩展或改造。参与此次调研人员中,共有743人所在医院对系统进行了扩展或改造,占比73.27%,见图1-5。
图1-5 医院是否针对疫情进行了系统升级或改造
 
      2.疫情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举措
      医院信息化在此次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尤其是互联网医疗、远程诊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在本次调查中,共有929人回答了疫情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举措这一问题。统计数据显示,在疫情期间医院信息化举措占比前五的应用有:互联网咨询为654,占比70.40%;预检分诊为601,占比64.69%;远程会诊为588,占比63.29%;健康码通行证为532,占比57.28%;远程协同办公、音视频会议为472,占比50.81%,详见图1-6。

图1-6疫情期间医院信息化建设举措

      此外,还有很多医院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发热调查、诊间支付、院感监控、病案邮寄服务、大数据分析追踪重点高风险患者、医联体远程查房等信息化举措。
      调查显示,为应对疫情,互联网咨询、远程会诊、预检分诊等信息化手段更受欢迎。同时,大数据、AI等新兴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

      3.互联网医疗线上咨询活跃
      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线上咨询因能避免医患接触、降低感染风险获得了快速发展。调研结果显示,医院互联网医疗线上咨询的业务构成中,专家答疑与科普最多,为626,占比61.74%;疫情防控科普其次,为564,占比55.62%;疫情信息发布排第三,为395,占比38.95%;开展智能疫情问诊筛查应用排第四,为273,占比29.62%;没有开通线上咨询服务为166,占比16.37%;开展其他业务(包括心理咨询、微信流行病学调查、慢病管理等)的为55,占比5.42%,详见图1-7。
图1-7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线上咨询情况
 
      互联网诊疗咨询服务方便了百姓在隔离期间通过网络进行医疗和健康咨询,有效缓解医院门急诊的压力,避免轻症患者在医院聚集致使疫情加重的风险,减轻一线医护人员负担。
 
      4.互联网医疗服务热度增加
      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国务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连续下发通知(后附),要求各地利用好互联网资源,通过互联网医院进行在线问诊、在线开具处方等,推动互联网医疗成为抗击疫情的“第二战场”。调查显示,医院开展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中,在线预约挂号为598,占比58.97%;在线图文和视频问诊为527,占比51.97%;线上复诊为257,占比为25.35%;在线随访为214,占比21.1%;在线处方和药品配送为161,占比为15.88%;没有开通线上诊疗服务的为214,占比21.1%;开展其他线上诊疗服务(包括居家照护、线上查询报告等)的为42,占比4.14%,详见图1-8。
图1-8 疫情期间互联网线上诊疗服务情况
 
      互联网医疗在抗疫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有效缓解了医院门诊压力,避免了交叉感染;方便患者在线复诊,也使医生对出院患者的随访更加便利,成为线下医疗强有力的补充。
 
      5.互联网医疗应用技术更多样化
      作为互联网医疗的载体,除了传统的医院APP、医院公众号外,企业微信和支付宝也成为很多医院的选择。
      调研显示,医院选择的互联网医疗应用技术中,医院公众号为866,占比85.40%;医院APP为335,占比33.04%;企业微信为321,占比31.66%;支付宝为299,占比29.49%;应用其他互联网医疗技术(包括微信小程序、钉钉、医保部分开发的APP等)为77,占比7.59%;没有相关应用的为59,占比5.82%,详见图1-9。
图1-9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应用技术情况

    6.远程诊疗重要性凸显
    为防止疫情扩散,最基本的要求是减少人员聚集。远程信息系统在有效避免医医、医患之间接触的同时完成诊疗,提高医疗效率,重要性凸显。调查对象反馈,在抗疫期间开展远程会诊的为762,占比75.15%;进行远程培训教学的为413,占比40.74%;进行远程协同办公的为388,占比38.26%;开展远程查房的为161,占比15.88%;进行远程转诊的为123,占比12.13%;开展其他远程应用(包括远程心电、远程诊断等)的为37,占比3.65%;没有开展远程应用的为126,占比12.43%,详见图1-10。
图1-10疫情期间远程信息系统应用情况
 
      远程信息系统方便专家对患者会诊,医院内部可以通过视频会议讨论病例和治疗方案,实现ICU患者的视频监控,支援湖北医疗队与本院间的培训、会诊与会议等,在为患者提供有效治疗方案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保护了医护人员的安全。
 
      7.医院就诊信息系统改造满足抗疫需求
      面对疫情,很多医院原有门诊、住院等条件不能满足接收患者的需求。根据临床需求,医院的就诊信息系统需要进行改造。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所在医院在抗疫期间进行发热门诊扩容的为646,占比63.71%;开展患者预约系统改造的为457,占比45.07%;改造新冠肺炎患者就诊病历模板的为372,占比36.69%;开发疫情报告与统计系统的为286,占比28.21%;进行其他方面信息系统改造(比如医保信息标注、门急诊流程改造等)的为62,占比6.61%;未进行系统改造的为163,占比16.07%,详见图1-11。
 
图1-11疫情期间医院就诊信息系统改造情况
 
      根据抗疫需要,医院信息部门对系统快速完成了改造,满足了抗疫需求,彰显了信息化的力量。
 
      8.院内移动医疗应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院内移动医疗系统包括移动医生查房系统、移动输液信息系统、护理信息系统等,方便医护人员移动办公,减少接触,降低交叉感染风险。在抗疫期间,有些医院为了提升医护工作效率,同时最大保障医护人员安全,对院内移动医疗系统进行了新建或升级。
      调研显示,新建或升级移动医生查房系统的为156,占比15.38%;升级或新建护理信息系统的为143,占比14.10%;采购新PDA的为97,占比9.57%;新建或升级移动输液系统的为69,占比6.81%;进行其他院内移动医疗升级或改造(比如移动探视、移动DR)的为69,占比6.81%;未进行院内移动医疗升级或改造的为629,占比62.03%,详见图12。
 
图1-12疫情期间院内移动医疗应用情况
 
      9.新兴技术获得青睐
      在抗疫期间,包括自助服务系统、人工智能、机器人等在内的新兴技术获得进一步应用,它们可以有效避免医患接触,既方便了患者,也保护了医护人员。
      调查显示,在本次抗疫过程中,应用自助服务系统的为453,占比44.68%;应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筛查的为169,占比16.67%;应用导诊机器人的为75,占比7.39%;应用移动物流机器人的为73,占比7.19%。应用其他新兴技术的(包括床旁视频会诊、5G远程会诊、听力远程监测等)为54,占比5.32%;没有开展新兴技术应用的为400,占比39.45%,详见图1-13。
 
图1-13疫情期间新兴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在抗疫期间,自助服务系统应用广泛,人工智能发挥了重要应用,医学影像人工智能筛查能辅助进行快速检测,导诊机器人可在医院内提供智能导诊服务,移动物流机器人可实现物资的无接触运送,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感染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医院在疫情期间没有应用新兴技术,这意味着新兴技术在国内医疗行业的应用推广还有非常大的空间。
 
     10.抗疫期间医院信息中心面临挑战
     疫情爆发在春节假期,随着疫情发展,国家严格要求人员减少接触,进行隔离,因此信息中心在配合临床抗击疫情的同时,在自身工作上也面临很多困难。
     调查显示,信息中心主要面临以下困难: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难度增加的情况为578,占比57.00%;信息化建设项目推进受阻的情况为563,占比55.52%;二线工程师与现场工程师配合难度增大,致使现场问题难以高效解决的情况为427,占比42.11%;在测试困难的情况下,难以保证升级程序成功的情况为233,占比22.98%;其他情况(主要体现为研发任务重,人手不够等)为83,占比8.19%,详见图1-14。
图1-14疫情期间医院信息中心面临的困难
 
      11.医院信息化建设存在短板
      截至目前,国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取得阶段性胜利。此时,医院应该仔细审视自身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累经验,补足短板。
      调查显示,认为疫情结束后需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并优化就诊流程的为728,占比71.79%;认为需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为702,占比69.23%;认为需开通互联网咨询平台的为599,占比59.07%;认为需开展远程会诊和远程办公的为537,占比52.96%;认为需建立疫情信息平台,统计分析新冠或其他传染性疾病疫情信息的为518,占比51.08%;认为需补足其他短板(包括无纸化、灵活性设置架构等)的为51,占比5.03%,详见图1-15。
图1-15疫情结束后医院信息化应补足的短板
 
      在信息时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尤其是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期,信息技术的支撑和保障尤为关键。医院需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临床和医院管理提供信息技术服务,提高诊疗效率,保障信息安全,方便患者就医。
 
      12.医院的网络安全需重视
      在抗疫攻坚战中,为给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坚实的信息保障,更要加强医院网络信息安全,确保患者信息不被泄露。在疫情期间的网络安全事件调研中,共有929位调查对象进行了回答,结果显示,抗疫期间发生过病毒、蠕虫或木马等有害程序影响系统运行事件的为43,占比4.63%;遭到过拒绝服务攻击、后门攻击、漏洞攻击或其他外部攻击的为42,占比4.52%;疫情期间系统上线或改造更新导致系统运行故障的为33,占比3.55%;发生过信息泄露、丢失或窃取、信息篡改或其他信息破坏事件的为14,占比1.51%,详见图1-16。

图1-16 疫情期间医院网络安全情况
 
      医院信息网络安全无小事,医院必须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防止黑客攻击,保护医疗数据不被窃取。
 
      13.医院门急诊、住院业务量受疫情影响情况
      新型冠状病毒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根据相关规定,很多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重新进行了调整。共有929位受访者回答了疫情期间医院门急诊、住院业务量受影响情况这一问题,数据显示,表示业务量显著下降的为750,占比80.73%;业务量有所下降的为147,占比15.82%;业务量有所增加和显著增加的都是5,占比0.54%;业务量与平时持平的为3,占比0.32%,详见图1-17。
 
图1-17 医院门急诊住院业务受疫情影响情况
 
      14.医院信息部门工作量情况
      抗疫期间,医院信息部门的工作量的情况差异明显。共有929位受访者回答了医院信息部门的工作量这一问题,数据显示,信息部门工作量比平时有所减少的为230,占比24.76%;工作量比平时有所增加的为226,占比24.33%;工作量与平时基本持平的为161,占比17.33%;工作量比平时显著增加的为145,占比15.61%;工作量比平时显著减少的为145,占比15.61%,详见图1-18。

图1-18 疫情期间信息部门的总体工作量情况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
2020年4月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

查看视频View the video

Please enter the video authorization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