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卫生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以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作为全国首批重点联系医院,不断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奉生命为至尊”的服务理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2011年卫生部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中,医院被评为“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单位”,器官移植科被评为“优质护理服务考核优秀病房”;2012年,器官移植科成为全国第一批“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先后有2人被评为“广东省优质护理服务先进个人”,5人荣获“羊城杰出护士”,3人荣获“羊城市民最喜爱的护士”。
转变护理模式 把护士还给病人
医院全面转变护理模式,在全院护理单元实行分组责任制大包干。护士由原来的依据护理操作进行分工转变为根据患者病情、护理工作量及护士的层级能力进行大包干制责任护理,并落实分管患者的健康宣教及基础护理,及时满足患者需求。同时,实行中心配液,前移护理站至病房,引进洗头车、自动摆药机等先进设备为护士们减轻负担。惠侨科护理组围绕“我与患者零距离”的主题,开展“随身小本随时记”活动,将查房过程或与进行各项护理操作的过程中病人提出的问题随时记录下来,做到首问负责。血液科层流病房在探视通道内设立“祝福园”,给病友、家属、朋友等提供放置祝福卡片、照片和图画的空间。健康管理科配备备用雨伞在雨天借给客户使用,丰富体检客户的早餐营养……每一处细小的变化,都增进了护士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使患者满意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天使尽心‘胜己出’,白衣竭力‘如亲人’。夜半翻身心舒畅,更深喂水口甘甜。热心护理视天职,病者康复功盖天。”一首《白衣颂》,深表患者心。仅2012年上半年,全院共收到表扬信184封、锦旗132面,拒收红包金额共计204090元。病房“心语园地”上贴满的感谢留言见证了护患间一幕幕温馨的画面;一次次贴心的交流,也拉近了护士与患者的距离。
彰显专业特色 展示护理风采
随着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临床护理专家咨询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递增。近几年来,医院共选送近30名护士赴香港参加为期1年的粤港专科护士培训,成立了静脉治疗、助产、儿科、糖尿病、造口、重症监护、手术、透析、老年、信息化建设等11个护理科研团队。2011年,医院聘请德国护理专家、广东省多家三甲医院及香港护理专家为专科护理指导老师,并被广东省卫生厅和省护理学会授予“广东省静疗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一批批精英护理团队不仅让医院护理专科特色得以彰显,更满足了患者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以前,留置输液静脉导管的出院患者一旦遇到问题,往往要先挂教授的号,再拿医生开出的医嘱去找护士解决输液问题。为此,医院成立了静脉治疗小组,并开设静脉治疗门诊,每天由副高职称以上的护理专家轮流坐诊,在提供专业性护理的同时,也为很多患者解决了排队的烦恼。
让优质护理走进千家万户
自2009年8月健康宣教中心成立以来,其一直致力于向广大社区延伸护理服务。近2年来,该中心先后在医院周边社区开展健康宣教活动40余场,内容涉及肢体功能锻炼、测量血压及血糖、家庭护理、健康知识讲座及医疗保健器材的使用指导等,受惠群众达20000余人次。
为护理管理插上“信息化翅膀”
在传统的护理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安全隐患。譬如,输液流程中有多个环节需要以病人姓名和年龄为标志,人工核对身份;当碰到意识不清或姓名相同的病人时,会产生用药差错隐患和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护士的工作量没有统计报表,需要整理纸质文档,医疗护理出现差错和工作疏忽无法记录等。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发展,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得以改变,医院的护理工作紧跟时代步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例如,医院正在使用的护理临床信息化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大大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此外,该系统功能中的排班管理、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差错分析、护士技术档案等让护理管理更加贴近临床、服务临床,护理的远程会诊也因信息系统的应用而得以实现。如今,医院已成功通过远程会诊对兄弟单位进行护理技术指导与帮扶。
和世界同步 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