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护理部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作为卫生部首批全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试点单位之一,在改革护理模式,提供优质服务,改善患者体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又进一步建立长效机制,明确工作目标,细化服务流程,深化服务内涵,在立足自身发展和提高中,帮扶基层医院共同进步,为新疆护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今年5月获得全国“优质护理服务优秀医院”的光荣称号。
改革护理工作模式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目前实施个人包干负责制、成组式个人负责制两种扁平化工作模式,加强责任制护理的落实,每位责任护士平均负责患者不超过8人,与患者建立了责任关系,即负责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所有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责任护士更加清楚地知晓自己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护理效果及心理状况,主动向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映患者的病情,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优质服务,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医院在对基础护理项目进行了公示的同时,结合医院临床专科护理的个性特点,细化分级护理标准,做到明确护理对象、量化护理内容,已将59种临床护理服务项目上墙、上网、上屏公示。医院还开通了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专题网站,实行“示范病区”挂牌,全院护士统一佩戴“用心呵护、真诚相待”的臂章,起到护士自我约束、患者和社会全方面监督的作用。设立了“护理服务满意度”投票箱,将分级护理标准、服务内涵和项目内容纳入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之中,统一问卷内容,科室每月调查一次,护理部每季度调查一次,医院每半年调查一次,均由医院聘请社会监督人员完成问卷调查,三级满意度调查结果相结合以评价科室护理工作情况,同时规范科室患者意见簿,对表扬及批评意见每月统计通报一次,与个人考核挂钩。
大科护士长每季度召开患者及亲友座谈会,结果以护理简报的形式反馈,确保分级护理标准落在实处,营造出我院提供诚信服务,社会履行监督义务的氛围,极大地促进了护患和谐,达到规范护士执业行为,明明白白护理的目的。2011年第一季度临床科室综合满意度达到96.3%。
合理配置病区人员
新医大一附院党委根据医院发展要求及护理部的护理人员需求计划,逐步合理的增加新护士招聘数量,充实到临床一线护士队伍当中,确保了临床护理岗位护士的配置;为了减轻护士工作负担,护理部取消了患者一般护理记录,并成立护理辅助中心,开展了临床药品下送科室、住院患者陪检陪送、供应室下收下送等工作;2011年医院开始启动病区物流系统及中心静脉输液配置中心,并根据实施情况有计划的逐步推广,使病区的护理工作更趋于安全、便捷、规范。落实了将时间还给护士,将护士还给患者的服务宗旨。
根据各临床科室护理工作特点,忙闲时段不同,护理部倡导合理、机动调整人力资源上岗的新型弹性排班模式,护士长打破常规排班模式,根据科室护理工作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制,如12小时连班制、双夜班制、连班制、二线值班制等,确保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和患者安全;同时建立三级应急护理人员库,科室建立一级应急库,即科室每天均有一名应急护士,护士长根据科室护理工作情况随时调配,每周有护士长在排班表中标注,大科建立二级应急库,大科护士长根据系统各科室工作状况应急调配使用,护理部建立三级应急库,针对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选择专业对口的护理人员组成,以便出现上述情况能够高效、快速的应对,以上各级应急库半年调整更新一次。实行护士长周末、节假日特殊时段值班制、全院护士长重症监护病区轮转制,提高了护士长危重症患者管理及突发应急事件处理的能力。
加强医护团队合作
护理部要求在全院各临床科室(护理单元)试行医护沟通型模式,以加强医护间的密切合作,推行利用早交班后、主任或主管医生查房时、术前术后等时段,责任护士针对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诊疗方案、护理效果等主动与医生沟通工作模式,并由试行逐渐规范化和常规化,同时将重要内容建立备忘录,使医生与护士形成共同合作团队,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一体化的服务,保持医疗方案与护理路径的一致性;建立护理临床路径工作模式,与医疗同步全面推广;将护士长、责任护士参与科室疑难及死亡病例讨论做为长效管理机制,以延伸沟通渠道;继续推行疑难病例院内护理会诊制,护理部建立了护理级别医护沟通协商制度,使护理级别与患者病情和自理能力相符。重新修订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将医护沟通效果纳入评价环节,进一步明确三级护理质控重点,将护理督导全面检查、科护士长重点环节检查及病组护士长细节检查有机结合,保证护理工作有效落实。
以点带面辐射地县
2011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荣获“国家级临床护理重点专科项目”医院,做为新疆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单位,护理部以项目为平台,一手抓临床护理工作模式转变,提高服务质量,一手抓临床护士专科培训,强化护士专业技能,以打造一支实用型护理人才梯队。因此逐步启动三个自治区级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即:手术室、急诊专科、ICU,目前培训护士124人次。医院建立九个院级专科护士能力培训基地,即:护理管理、心血管、糖尿病、肿瘤专业、包虫病、助产、危重症、急救、手术室,预计今年将培训护士700余人,极大提升了我院护士的专科技能水平。
此外,根据卫生部项目医院要帮扶一个县的工作要求,结合新疆地域广阔、交通不便、培训困难等特点扩大帮扶支持范围,建立了三个地州市级护士培训分中心,即:喀什地区人民医院、伊犁州友谊医院、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帮助分中心进行师资培训,现均已挂牌并启动相关工作;同时将三个县级医院(疏勒县、岳普湖县、新源县)也纳入帮扶对象,采取到我院进修、走下去亲自授课和通过远程网络直播学习三种形式进行培训,在不断提升本院护士临床实践能力同时,帮扶基层医院护理学科的共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志愿者服务
医院开展以“让我来帮你”为主题的“爱心天使”志愿者服务活动,设及病区、门诊、敬老院、托儿所、福利院、厂矿企业单位等,志愿服务内容包括护理咨询义诊,生活照护、健康指导、情感支持等,将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用奉献和博爱切实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无偿提供专业性的健康指导。目前参加志愿者服务的护士有384人,服务对象累计3824人。志愿活动让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
加强人性化管理
医院建立多形式、多渠道的“关爱护士”举措,如开设护理部主任接待日、建立护士随时与护理部主任网上对话机制,开展不同层级护士座谈会,聘请心理医学专家护士专题讲座,护士工作满意度每半年调查一次等形式;2010年举办“轻松工作、快乐生活”为主题的大型文艺汇演,今年“5.12”国际护士节成功举行“爱生活、爱美丽”大型护士才艺表演,让护士从繁忙工作中解脱出来,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以帮助护士减压,体现对护士的关爱。同时,在护士夜班费和劳务分配上予以最大倾斜,护士劳务费与医生彻底分开,实行单科核算制,充分体现风险高多得,艰苦岗位优得的分配原则,稳定了临床一线护士队伍,极大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与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得益于“一把手”工程的落实,以及护理部主任的思路引导、全院护士服务意识的转变和工作热情的提高;同时,只有不断提升科学化护理管理水平,建立健全与优质护理服务相适应的工作制度与流程,才能逐步建立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长效机制。一年多来,乌鲁木齐市及区外到医院参观学习护理同行络绎不绝,医院充分发挥了卫生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的引领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