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过程中,通过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护士与医师共同管理患者,实现了医护团队的组合共建。护士作为医疗团队中的一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得医护团队协作更加紧密,患者更加受益。
优质护理服务使责任制护理实现了从理念到行动的本质转变
责任制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对患者的身心健康给予全面、系统、整体服务的护理模式。所谓责任护士,即要求护士做到8小时工作制,24小时负责制,对所分管的患者从入院、住院、出院的全过程均做到全面、协调、个体化的护理。责任护士与主管医师一样,可以称作患者的主管护士。责任制护理于上世纪50 年代开始在国外兴起,尽管80年代就已在我国推广,但由于我国护士人力资源的严重不足,责任制护理一直流于形式,常常是把20位患者分给1名护士,病房门口挂着责任护士的名字,但病房内的患者和病房外的护士两不相识,患者有质疑找不到护士,医师有问题不知道联系谁,临床护理工作的状态是名为责任制护理,实为功能制护理。我国的护理模式从本质上还停留在流水线式的以护士为中心的分工护理。
2010年卫生部在全国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认真落实各项工作要求,首先从根本上解决护士人力资源不足的瓶颈问题,保证了优质病房床护比达到1:0.5以上,1名责任护士护理患者5-8人,护士以责任制护理形式对患者进行全面、全程、无缝隙的整体护理,将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康复和健康指导等融为一体,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由责任护士全面负责。使护士工作由管“事”转变为管“人”,从本质上改变了流水线式的以护士为中心的分工护理模式,成为向心式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增强了护士心中有“人”的责任感。
医护团队协同发展使护理工作由群体向高效团队转化
在以往的护理工作中,主要方式是群体工作,即按照不同的工作性质划分了一些群体,群体中的成员不一定要参与到需要共同努力的集体工作中,工作群体的绩效仅仅是每个成员个人贡献的总和,缺乏一种积极的协同作用。护理工作按内容分为治疗班、主班等,责任护士工作内容相对独立,不同的护士负责不同的区域,针对患者的问题医师不知道应该找谁,没有一名全面了解患者情况的护士为医师提供有效信息。功能制护理模式下的患者只有主管医师,没有主管护士,无形中弱化了护士的作用,导致医师认为患者的诊断、治疗与护士无关,护士只是医师的合伙人,是治疗的执行者;护士不具体、整体的管理患者,只是负责患者的某一方面,使得医师与护士,护士与护士之间的群体协作减少,协同作用降低,工作效率受到影响。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过程中,我们以系统科学理论为基础,强化医疗团队协同发展,医疗团队是借鉴企业团队工作模式在医疗服务中兴起的一种工作模式,是将为患者服务的不同部门中有互补技能和作用的人员从组织结构上进行优化组合,形成若干个跨部门的、高效运作的群体,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与合力,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低耗、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医疗团队中包括医师、护士、药师、物理治疗师、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等。医疗团队可以给团队中的人员充分的发展空间,各个专业的人员相互配合,协同发展。工作团队则不同,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能够产生积极协同作用,团队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责任制护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巨大的优势,患者由主管医师和主管护士共同管理,合理利用两者的知识和技能,既积极协同合作,又各自发挥作用,解决患者的身心问题,达到了为患者治愈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共同目标。
责任制护理与功能制护理本质的区别在于医师和护士均在管理患者,而不是医师管人,护士管事的分离,这样使医生和护士、护士和护士这个工作群体转化为了工作团队,从而实现了工作效率和效果的最大化。例如,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实行功能制护理时患者对医师的信任度高,但医师忙于患者诊疗而无暇顾及健康教育,即便告知了患者药物治疗方案,也没有更多时间讲解用药时的自我护理;护士由于没有充足时间与患者沟通,加之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不及医师,使得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受阻。在责任制护理模式下,主管医师为患者讲解药物治疗方案,主管护士为患者讲解用药的自我护理,两者既有分工又相互合作。责任制护理实施以来,为保证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护理患者,通过积极协调,临床药师也对现有的工作流程进行了完善,做好药品发出前的核对工作,药物的安全保障工作,并定期到临床进行药物知识培训、指导用药。通过与医疗团队中药师的协调配合,护理人员不仅可以正确的指导患者服药,而且可以有效观察药物的作用与副作用,药物不良事件上报渠道更加畅通。当患者出现药物方面问题时,通过与临床药师及时有效的沟通,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病区三级查房时,医护共同参与,护士能够及时获取患者最新的诊疗方案,并报告患者的病情状况及治疗护理的执行情况。以上事例充分表明,实施真正意义的责任制护理,有助于构建医护患和谐发展的诊疗环境。
在医疗团队中,责任护士在患者的病情观察、术前或出院前的健康教育、各阶段的心理护理、日常生活护理、治疗以及与医疗团队中的医师、药师的沟通协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研究发现,健康教育的有效落实,可显著降低肾移植术后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使术后1 年和3 年的平均肌酐水平明显低于其它肾移植患者。因此,医疗团队为责任护士提供了完善自我的平台,而责任护士又将自己的所能贡献于整个团队,优化了团队工作。
责任制护理和临床路径有机结合,促进团队高效运作
临床路径又称合作照顾、协作照顾、整合照顾等,是指医疗健康机构的一组多学科专业人员,其中包括医师、临床医学专家、护士以及医院管理者共同制定的、针对某一特定的疾病或手术的、标准化的照顾计划。临床路径具有综合性、时效性、多专业合作性以及结果可测量等特点,临床路径是照顾式管理的延续,是现代管理理念在临床医疗和护理中的应用。
实行临床路径和责任制护理模式有一个共同的服务理念即以患者为中心,有一个共同的工作目标即为患者提供高效、全面全程的医疗服务。医疗团队中的责任护士是临床第一线的、与患者接触最紧密的专业人员,肩负着病情监护,各项检查和治疗的安排和协调,治疗和护理措施的实施等任务,伴随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全过程,在临床路径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临床路径实施之前,缺乏规范的标准约束医疗行为,使得责任护士围着医师转,也没有规范的标准约束护理行为,使得责任护士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可做可不做,不知道如何做。临床路径实施之后,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规范了医师护士的诊疗护理行为,结合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应用,更加凸显了医护团队协作的作用,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格局,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新格局。
医学发展成为一门合作的科学已成为必然趋势。医疗团队在患者治疗护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宣武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仅仅9个月的时间里,示范病区收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信294封,锦旗25面。责任制护理对医疗团队中的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患者的利益,医师、护士共同联合协作,互相依赖扶持,解决医疗过程中随时发生的问题。责任制护理模式与临床路径的有机结合,与“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相得益彰,促进医护团队高效运作,取得最优绩效成果。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护理部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