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我国对绿色医院的研究有了较为广泛的探索,部分省市还颁布了相关的标准规范和技术导则。然而,对于绿色医院如何把握自身的功能结构,从医院在全寿命周期(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和维护等)内对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和环境保护的要求着手,构建“绿色”的建管体系,却是医院管理者和建筑师必须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黎爱军等人在《中国医院》杂志2010年12期发表了《试论绿色医院的建管体系》文章,研究了绿色医院的功能结构、构建流程和评价框架。文章指出:现代化医院的功能结构处于动态发展的过程中,且医院的专业分科越来越细,病人的医疗需求也越来越高,绿色医院对自身功能结构要求应符合“绿色”的特点。即 在功能结构上要功能关系扁平化:科室设置集成化;后勤服务虚拟化。
文章还指出,所谓“扁平化”,就是在医院各部门间的功能关系上,科学合理布局,优化诊治流程,减少中间层次,增加管理幅度,促进信息传递与沟通,使医疗服务更贴近患者,减少废水垃圾对院内外环境的污染,满足“以病人为中心”和“生态化”的要求。科室设置的集成化。医疗特色是医院效益的所在,医院只能根据自身实力和区位优势,在科室设置上,摒弃大而全、小而全的结构,集中发展特色科室,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群体,节省资源,同时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且符合“和谐发展”的时代要求。医院后勤服务的虚拟化将是绿色医院的一个发展趋势。即通过人员、功能和设备的虚拟,将水、电、气以及清洁、配送、餐饮等后勤服务由专业组织或公司承包,有利于节约管理及运行成本,使后勤服务更规范化,同时也便于医务人员集中精力搞业务建设。
文章还基于全过程控制原则,提出绿色医院在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的具体要求以及绿色医院的评价框架,指出其评价指标或因子应渗透到医院建筑建造与管理的全过程中,包含对节能减排、污染防治、创建成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