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已过期 (申请续费函请联系hyzzb@cha.org.cn,会员服务部在2个工作日内回复)
地址:健康街11号
内蒙古自治区中医医院始建于1958年,现与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合署办公,前身为内蒙古自治区中蒙医医院,现是内蒙地区唯一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保健、制剂、养生为一体的自治区级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建院近60年来,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励精图治及全院广大职工的辛勤耕耘,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学术水平和诊疗能力不断提升,持续保持在自治区中医系统的领先地位。医院坚持以中医为本的发展道路,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名医荟萃,名科云集,积淀了浓厚的中医文化底蕴。为满足社会需求,医院还不断提高急危重症及疑难病症的诊治能力,加强中西医协同发展,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医院先后获得“全国百佳医院”“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先进集体”“自治区文明医院”“全区执行物价政策法规最佳单位”“3A级定点医疗机构”等荣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在原址新建了建筑面积达5.5万平方米的医技及住院综合楼,于近期投入使用后,医院总建筑面积达8万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达7.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000张。2017年,医院开放床位511张,门诊量30.6万人次,出院患者1.27万人次;职工82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83人,中高级职称389人;博士学历11人,硕士学历125人。 医院现有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国家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6个;全国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6名;国医大师提名人1名;全国名中医提名人1名;自治区名中医15名;自治区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18名;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名;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1名;自治区“草原英才”9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6名。 医院现设临床科室28个,医技科室9个,病区13个。其中,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专科4个,国家三级实验室1个,自治区领先学科8个自治区临床重点学科2个,自治区重点学科3个,自治区中医特色重点专科6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 医院坚持突出中医特色。开展针灸、推拿、拔罐、骨伤、肛肠、熏敷熨等各种中医医疗技术95项;开展中药热奄包、雷火灸、耳穴贴压、引阳入阴推拿、刺络放血疗法、杵针疗法、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25项;制定并开展实施中医诊疗方案58个,实行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72种;制定并组织实施了39种疾病的中医护理常规、29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院内专科制剂达39个品种,逐步形成系列,深受患者欢迎,使用量逐年上升,慈莲胶囊、肛肠ⅠⅡⅢ洗剂、麝香消喘膏等10余种院内制剂已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中医药参与治疗率达90%以上,中医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积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我院现与19家基层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合作关系,组建了涵盖全区60多家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康复医院、基层卫生院的医院集团联盟,即将成立肛肠专科联盟,规划建设远程医疗协作网络中心,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经济的医疗服务。并对40余家旗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并常年开展义诊、健康科普宣传等公益服务活动。 加强中药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2015年,我院引进了国家工程院孙燕院士工作站即“内蒙古黄芪药用植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院士专家工作站”。自治区唯一一所省级中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落户我院。“内蒙古自治区中医药研究所特色药材种植基地”于2016年7月正式挂牌。建立中药材种植基地8个共2000多亩,并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强药用植物生物多样性研究,并从源头确保道地药材产品质量。2017年,中医药研究所被国家农业部遴选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医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中医临床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内蒙古中医医院、包头医学院教学医院。现有内蒙古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18名,兼职教授26名;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74名。近三年来,医院累计培养研究生47名,接收实习生500余名,接收课间实习生3000余人次,接收进修人员200余人,外出培训200余人。医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家国家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中药临床药师培训基地及国家中医药优势特色教育培训基地。并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医院。 近年来,医院承担国家级、省级、厅局级各类课题共计100余项,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首届民族医药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国首届民族医药传承贡献三等奖、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在SCI、国家及省级医学刊物发表及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论文3000余篇,主编和参编著作百余部。主办《中国民族医药杂志》和《内蒙古中医药》2部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