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医患之间缺乏信任和理解,由医患纠纷引发的恶性刑事案件不时见诸报端。医患关系的失调已经成为政府忧心、百姓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中国医院》杂志2011年第3期刊载了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刘兰秋等人对域外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成因所作的研究报告,以期对我国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有所助益。
该文作者对国外各主要国家医患关系的现状进行研究,认为,医患关系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受所在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社会制度、文化传统、医疗模式等又各有所异,导致具体的医患关系各具特色。然而,从宏观上而言,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各主要国家的医患关系却体现出相同的特征:尽管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医疗纠纷、医疗诉讼和医疗伤害,但医患关系却较为和谐、平稳,并未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
该文认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借鉴域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有益经验,既要注意医疗技术层面的因素,加强医学教育的规范性与精英性,确立统一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准入标准,提升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严格医院管理,防范和减少医疗伤害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增强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权威性;同时,也要注意社会层面的因素,深入探讨国家和政府在保障和实现公民健康权方面的责任及承担方式,结合我国实际逐步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快医疗体制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回归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深刻把握医学、医疗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充分认识医疗固有的风险,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医疗风险分担机制,强调医疗服务的社会性特点,对医疗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进行深入研究,推进医院的细节文化建设进程,提升医务人员的医患沟通水平,为患者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就医环境,防范、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更为关键的,是要加强卫生法制建设进程,完善医疗卫生立法,建立科学、合理、完备的医事法律体系,构建便捷、高效、健全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使医患关系的发展尽快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