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有关精神,充分调动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善护理服务,提升服务水平,陕西省人民医院转变观念,大胆尝试,通过改革护理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和激励机制,落实各级护理人员绩效考核,设立优质护理服务专项经费,实施按职称提高护士夜班费等多措并举,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一定成效。
一、改革护理管理体制,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护理管理体制创新是现代护理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陕西省人民医院在护理管理体制上,一方面,实施护理垂直管理,明确护理部负责全院护士的绩效考核和院内调配、培训、奖惩等,赋予护理部人力、财力、物力管理权,改变了以往单纯的业务职能管理为主的模式,真正实现了护理管理“责、权、利”的统一。另一方面,实行护士岗位管理,打破原有在编护士与合同制护士的身份制管理,使聘用护士与在编护士在晋升、评优、岗位竞聘、进修学习、福利等方面享有同等的机会,增强了聘用护士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搭建了聘用护士职业发展的平台,对稳定和发展护理队伍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全面实施绩效考核,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
科学的分配机制是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陕西省人民医院在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和分配方面,改变思路,大胆创新,打破大锅饭和单纯按护士职称的绩效分配模式, 制定了较完善的各级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该办法首先按照科室工作量、危重病人数、劳动强度、技术要求、工作风险等十多项指标,将临床护理单元分为一、二、三类,按类别确定相应的绩效分配比例;在科室层面,对各护理岗位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与绩效分配挂钩;同时,建立完善了科护士长、护士长的绩效考核办法,从而将三级考核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并将各级护理人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与个人的评优、学习、岗位竞聘等挂钩。该分配方案从医院和科室层面都体现了向工作量大、工作风险高、技术性强和临床一线护士岗位倾斜的原则,体现高风险、高报酬,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良性分配机制。医院实施绩效考核后,护士开始主动学习,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积极接收新病人,管理重病人,而且大家的质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效率显著提高,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长效机制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多措并举,建立优质护理服务长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一是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专项基金。陕西省人民医院每年拿出数百万元作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专项经费,给予护士付出辛劳的补助。二是实施按职称、按科室工作强度、工作风险等确定并全面提高了夜班费标准,使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7~8倍,也体现了高年资护士的价值。此举调动了各级护士主动参与夜班护理工作的积极性,尤其是鼓励了高年资、高职称的护士积极参与值夜班,解决了护士长排班难和高年资护士多年不上夜班的困惑,使夜班护理工作质量和安全有了保证。三是针对护士对病人实施责任包干制的工作模式和午餐时间紧的状况,医院对护理人员实施了午餐补助,使护士更安心的服务与病人。以上举措,极大地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护理队伍士气高昂,各项工作始终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保障了“示范工程”持久、稳定、健康的发展。
管理出效益,机制促活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质是通过改革护理管理体制,建立护理人员绩效考核和长效激励机制,改善护士待遇,实施优绩优酬,充分调动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改进临床护理工作;这种做法体现了“示范工程”的精髓。通过一年的实践,医院护理工作得到患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普遍赞扬,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