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2日,“绿色医院”建设标准研讨会暨院长高峰论坛,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隆重召开。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广东省医院协会张衍浩会长、中国医院协会李月东秘书长、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医院》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张宝库秘书长、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科技司综合处王建清处长、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绿色医院”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树峰院长、广州市番禺区卫生局王敏之书记、广州番禺中心医院麦子杰院长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许家穗会长主持。卫生部各直属医院、省、自治区、直辖市医院及解放军医院的院领导和基建负责人、国内外绿色建筑专家及建设者共300余人,围绕《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讨论稿和“绿色医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热烈、深入地研讨和交流。 本届会议由中国医院协会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主办,由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协办,由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北京中亚欧美卫生工程研究院承办。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带来的压力与挑战,人类越来越认识到建筑及其运行对环境的巨大影响,由此掀起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绿色建筑”的高潮。此趋势可见,发展绿色医院建筑,也是医院建筑行业持续发展所难以回避的战略转变。绿色医院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医疗改革发展的重要一环。 2003年美国医疗行业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针对医疗建筑的可量化的绿色设计与评价工具――GGHC, 在绿色医院的建设中已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我们国内一些省市,比如深圳市、浙江省、广西、山西省太原市等,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相继提出了“绿色医院”的评价体系、地方标准。这些标准促进了当地“绿色医院”的建设与发展,但是在工作当中,大家都在摸索,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我国在国家层面上,目前还没有“绿色医院”建设标准和评价体系,这与国内外“绿色医院”快速发展的形势,显然是不相适应的。 为引领、规范我国“绿色医院”建设,确立科学可行的“绿色医院”的评价体系,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绿色医院”理论与技术,促进“绿色医院”在全国快速健康发展,2010年3月,中国医院协会及其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成立了“绿色医院”工作领导小组。“绿色医院”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以后,确定了工作的思路和切入点,围绕“绿色医院”的建设,已开展了理论探讨和实践调查等一系列工作。 目前,中国医院协会及其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绿色医院”工作领导小组,已共同确立了推动“绿色医院”建设的“五年计划”:2010确定为“绿色医院”论证年;2011年是“绿色医院”示范建设年;2012年为“绿色医院”展示年;2014年是“绿色医院”推广年;2015年,作为“绿色医院”验收评审年。 为了配合“绿色医院”论证年的相关工作,本次“绿色医院”建设标准研讨会暨院长高峰论坛,在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召开。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是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以及广州市建筑节能示范工程,并因此得到各级政府主管部门五百多万元的专项资金资助。该院在绿色建筑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做了许多创新和尝试,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省市建设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相关项目已顺利通过了示范工程验收。 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对我国绿色医院建设工作,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参观广州番禺中心医院
附:背景资料
一、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介绍
二、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和技术介绍
1、项目概况 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定位为公立综合性医院,按照三甲医院标准配置,按终极目标1200个床位的规模规划,建成后是番禺区医疗、科研、教学中心及急救中心。项目位于番禺中心城区南区,建筑用地面积为147,042,总建筑面积约235,000,其中一期建设800张床位,建筑面积约185,000,总投资约9亿元。
中心医院的建设充分融入了绿色环保理念,采用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把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水利用作为项目亮点,打造出绿色环保现代化医院。 2007年11月,经国家建设部财政部批准,成为《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
目前,项目已建设完工,于2009年9月19日正式投入使用。从目前的运行情况和第三方测评结论来看,本项目已达到了既定的示范工程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综合节能效果,实现了绿色环保目标与医疗服务目标的完美结合和统一。
2、示范内容及技术经济指标
1)示范内容:
专题一、医院生态环境改善技术研究与应用
1、渗透路面铺装:
尽量减少不透水路面的比例,增加渗透路面面积。在地面临时停车场、人行道等部位全部采用透水砖和植草砖以提高路面的透水和蓄水性能,保证每平方米每分钟渗透雨水量250kg,缓解医院室外微环境的热岛效应。
2、绿地系统规划:
利用树木、灌木和草地为部分硬质地面和不透水路面提供遮阳,减少太阳辐射的吸收,防止休闲环境过热,提高室外微环境的舒适性。
3、雾化降温技术:
在较为集中的户外休闲场所采用雾化降温技术,通过雾化水滴的被动蒸发冷却效应降低环境空间温度,改善户外休闲场所的热环境。
4、水体冷却技术:
结合景观和规划设计要求,充分利用河涌、水景和喷泉等水体降低环境的热岛强度,提高室外环境的舒适性。
5、自然通风设计:
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医院的整体规划方案,通过建筑物、水体和绿化路面的合理布局改善区域的风环境,引导夏季自然通风降低微环境的热岛强度。
专题二、医院建筑围护结构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1、屋面节能设计:
建筑屋面采用广东省建设厅推荐的节能标准构造技术做法-SGK屋面防水型隔热板,该屋面具有重量轻、自防水、可上人、隔热效果好的优点。采用佛甲草种植隔热屋面技术对建筑屋面进行绿化,通过蒸发冷却有效提高屋面的隔热性能。评价比较各种屋顶遮阳措施,选择合理遮阳设计,减少屋面的得热。
2、墙体节能设计:
建筑外墙采用加气混凝土墙体。
3、窗体节能设计:
在建筑立面方案设计阶段选择合理的窗墙比,选择应用隔热性能优越的新型窗体,比如Low-e玻璃窗,和各种形式遮阳构件,比如水平遮阳、垂直遮阳和百叶遮阳等,减少窗体的太阳辐射得热。
4、围护结构节能综合评估:
应用建筑物逐时能耗模拟软件,针对不同的屋面、墙体和窗体节能技术组合进行建筑物的能耗分析,根据分析结果 选择确定最优的节能技术方案。
专题三、医院建筑设备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1、冷热源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能耗和使用情况,以及室外气候特征,合理选择和确定空调设备(冷源)和供热(包括生活热水)设备主机的形式、装机容量和能效等级。
2、输配系统节能技术:
结合医院建筑物不同房间的用途和空调负荷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输配系统形式和效率。根据建筑物内不同房间使用功能的区分合理确定不同房间空调系统的关联与隔离关系,指导输配系统的合理设计。
3、信息化控制技术:
采用中央空调信息化控制技术,实现空调系统和信息化控制系统的一体化设计,与常规空调系统比较节电25%以上。
专题四、医院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1、光电转换技术:
在部分道路和庭院设置太阳能路灯与太阳能庭院灯,并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公建部分采用部分太阳能光电照明与显示装置。
2、光热转换系统设计:
在住院部采用集中式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生活热水,并采用热泵系统加以辅助,形成太阳能热水器与热泵系统联合运行系统。
专题五、医院雨水收集再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
1、雨水收集系统设计
除直接通过地表绿化植被和植草砖渗透入土以补充地下水外,在其他屋顶、硬质地面等处建立雨水收集系统。
2、雨水再利用系统设计:
合理选择雨水再利用系统,雨水回用于住区的景观水体补充、绿化浇灌、车辆冲洗、道路冲洗、垃圾间冲洗、厕所洁具冲洗等方面,从而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
2)技术经济指标
√太阳能光热系统示范面积:9.2万
√太阳能热水利用保证率45%
√太阳能光伏峰值功率:20.475 kWp
√围护结构综合节能率〉60%
减排指标
每年:二氧化碳减排量可达272.36吨/年;二氧化硫减排量可达2.21吨/年;粉尘减排量可达1.1吨/年。
该项目对大型的建筑综合节能技术、太阳能光热系统建筑一体化技术、太阳能并网发电与LED照明技术进行研究、集成应用以及跟踪监测。其中600太阳能集热板一体化屋面,为目前国内面积最大的建筑一体化系统。20kWp太阳能电池组件,为目前广东省医院建筑中最大的光伏并网供电系统,开创了广州地区大型公建大规模、一体化使用太阳能光热和光伏技术的先河,不仅能研究和总结出整套适合广东地区医院建筑的综合节能解决方案,还为综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技术在医院建筑中的规模应用于推广起来借鉴参考和指导作用;同时,为其他相类似建筑(宾馆、酒店等)提供可参考的应用技术和使用经验。项目的研究与实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广东地区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促进其技术完善与提高,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医院建筑系统研究分会)